激发潜能,启迪思维 ——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张华丽采访实录
日期:2025-01-21  作者:  浏览量:0

张华丽,中共党员,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汉口学院教学督导,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副书记,产品设计系专职教师,2022年“汉院好老师”荣誉称号获得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张老师力争做到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和关心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学生遇到问题,耐心帮助解决,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让我们通过采访了解一下张老师的育人心路吧。

 

问:张老师,是什么促使您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

答:家人很多都是教师,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立志想当一名教师,因此大学和研究生都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而后走上了教师之路。

 

问:受到家庭因素走上教师之路,那张老师可以简单说说对于“教师”这份职业的见解吗?

答:教师在社会上,是不可或缺的职业,年轻人的职业技能学习,职业规划,个人心智成长,都需要好老师的积极培养和匡正,学生现在正是人生生存能力培养和树立健康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在他们心中,教师是技能获取上的导师,也是价值观获取上的学习对象,对他们个人成长有非常重要的陪伴指导作用。社会上来说,教师在孵化各行各业的人才,为社会未来发展输出重要的生产和生命力。

 

问:您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能详细为我们说说吗?

答:我一直秉承着“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华师校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力争做到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和关心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化教育是思维创新和创造力的体现,是在传统平庸中凸显的一种有益方法,同时也适应当下创新创业的社会大环境。

 

问:您负责的课程特色是什么?如何将“个性化”教学实践到课堂中?

答:我主要负责设计基础相关课程,艺术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没有设计的概念和思维,那么设计基础课程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新的视觉语言,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

 

问:张老师现下已有许多科研项目,那您是怎样处理科研和教学之间关系的?

答: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只有科研与教学有了很好地统一,才会有高水平的科研与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工作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宽,观点更高,视野更加宽阔。不仅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奠定了基础,也使我们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宽的视角去理解基础的东西;同时,我们所具备的科研能力,有助于课程内容的深入钻研,可以帮助我们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发掘和传授渗透在课程内容中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坚持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追求进步,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和停滞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科研能力,使自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积极进行科研活动,让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不断提高。

 

问:您已在汉院的教学岗位耕耘多年,获得多项荣誉,有什么心得体会能跟大家分享吗?

答:在汉院的十二年里,从刚开始毫无经验的年轻老师,不断地成长为一位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副教授,学校给予了我很多锻炼的平台,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我都在不断地探索,从最开始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寻找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到发现科研是促进我不断更新知识和进步的必要途径,慢慢地在研究教学的同时,开始提升自身科研素养。

 

问:对于提升自身科研素养,你对您的未来的教学有怎样的规划或者调整呢?

答:目前在攻读博士学位,在提升专业深度的同时,也希望将教育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际产品结合,除了理论探讨,未来我主要想要联动更多的社会企业,机构,组织,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把课堂的理论,变成实际的作品,产品,交付给社会进行检验,反复迭代,让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能对他们的就业提供更多实践的积累和帮助。

 

张老师还向学生们表示自己的希冀,“希望学生们能珍惜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四年,不虚度光阴,从进入大学那一刻起,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文:翁瑛梓)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