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度汉口学院教学科研表彰大会上,传媒学院教师刘雪琳老师当选“汉院新秀”,同时荣获“汉院好老师”荣称。刘雪琳毕业于英国布鲁奈尔大学,中共党员,现任汉口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传媒专业系主任。主要教授《传播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制作》《新媒体概论》等多门专业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传媒、新媒体传播、社会发展与传播,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广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并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善己育人,桃李天下
刘老师出生在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她家中藏书丰富,文化氛围浓厚。自幼年起,刘老师便在书香中成长,深受知识文化的熏陶。她的父母都是老师,对于她价值观和理想的塑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她从事教师行业这一理想打下了奠基石。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深刻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和责任。她深知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重要性。刘老师从小性格阳光,喜欢与人交流,擅长交际,爱好演讲和参加各种活动,为她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有所成后,刘老师毅然加入了教师行业,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独属于书香门第的育人情怀。
和同学们的相处中,刘老师平易近人,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她时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人,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在2023年度汉口学院教学科研表彰大会中,“汉院新秀”的评选条件标准严格,而刘雪琳老师脱颖而出,在上台领奖时,她是这样说的:“作为一个执教数载的老师,我可能不算新。但在茫茫学海的航行者中,我却只能够担任一个小船员,一个仅仅比普通人多看了几眼大海的小船员。我只是进入了这片大海,但距离大海深处的风景还有很远的距离。”
师之本道,传道授业
在教学中,刘老师不断汲取新知识,关注最新教育动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洞察力。她乐于与人交流合作,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长处,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刘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始终秉持着严谨细致的态度,她对于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永无止境,无论是在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中,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西方国家是新媒体行业的发源地,因此她决定前往外国留学,借鉴西方国家在新媒体领域的优点和教育行业的特点,在结束游学后,她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知识和新观点:“传媒类专业是一个偏向于实践类的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每个学生的优劣势,同时也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改正,而不是束缚于旧思想和旧事物”。在2023年的专业教学实践中,通过学校官方举办的摄影展来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果是她们教学创新迈出的第一步,摄影展的顺利开展,得到了董事长、校领导们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刘老师表示后续她们还会有视频类汇报展映、摄影比赛、短视频比赛等等。希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检查教学成果,激励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研论结合,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教授,教师与科研工作者,注重研论结合,学以致用,在前进不懈的科研中,刘老师也不断产生新的思考和启示,以研代学,以研代教,这也使得她在不断发展的传媒领域的教学中一直引领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头。刘老师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科研。
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时,刘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比赛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与他们的专业或未来职业发展相关,激发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她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协作和分享经验,以便能够更好地合作并取得更好的成绩。比赛还需要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刘老师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并提供支持和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拓展思路并取得更好的成绩。(文:谭志为;图:杨开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