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萍老师是汉口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的专职教师、副教授,汉口学院2022年教学科研表彰大会“汉院好老师”获得者。同年冯老师还获得了2022年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地区赛三等奖以及2022年第九届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教前预设,以学定教
冯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有一个循环那就是备课到上课,上完课之后复盘再进行优化,她称这是螺旋上升的循环往复。她认为教师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丰富的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此,她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自学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增加自身知识结构上的广博度,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至于技能,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授课能力,不单是要会把知识点讲出来,还要能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出来。多向前辈请教,多尝试,多总结慢慢地也就有了经验,包括教学经验以及与学生们和谐相处的经验。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学生进步成长的导师,其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乃至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具有持久、深远、不可替代的影响。“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学生明事理、会做人。所以课堂教学只是一部分,课下对学生的关心,与学生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相信,教师的真诚以待,同学们是能感受到的。记得某次初夏的课堂上,扩音器坏了,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听到,我一直是用“喊”的,一节课下来自带的水喝完了,嗓子也有些哑,课间,居然有好几个同学给我递来了矿泉水。而且,平时也有些同学会私下跟我聊一些自己的小心思,释放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情绪,有这份信任,真的很好。”冯老师这样说道。
求真务实,精讲精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冯老师深知为人师表的价值。在冯老师的课堂上,课堂气氛比较良好,与同学们建立了良性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冯老师还会因材施教,只要有机会有途径,她就会考虑引导同学们去使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同学们课下去了解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再将技能转化为能力,技能就是一种能力,讲的就是如何学以致用。比起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使用知识的技能。在冯老师看来,学以致用,需要一点功利心,要“以终为始”,牢记自己的目标,同时转换思维方式,意识到我们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用而学”。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作为一名教师,冯老师最喜欢广泛地阅读,了解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与同学们聊天,了解大家对什么感兴趣,这样就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识面和阅历。正是这份沟通与理解让冯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正向联系。在冯老师从教之初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来自贫困地区,他很要强,没有申请学校的补助,而是在外打了几份工。尽管他也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毕竟精力上有所牵制,成绩一度下滑很厉害。通过平时的沟通,冯老师了解到了这个情况,没有捐钱捐物这样的热血剧情,因为从聊天中她觉得这名学生很敏感而且自尊心强,所以只是引导学生去分辨事情的轻重,大学期间当工作与学习冲突时如何取舍,怎样平衡。慢慢地学生意识到冯老师并不会长篇大论地说教或是指责,而是设身处地地帮该学生分析,积极面对问题,所以更愿意沟通。四年以后学生毕业,并非成绩优秀荣誉满身,但是找到了一份在当时看来算是很不错的工作,这是学生个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结果,而冯老师在一个恰当的时期,引导学生做了一些相对正确的决定,给了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或许就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作为高校教师,冯老师觉得最有成就感和最成功事情是一样的,就是得到学生的认可,培养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最后冯老师送给了同学们一句话,那就是“回归本心、不负韶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文:陈潇)